首页 / 行业资讯

交通事故 工伤(交通事故工伤赔偿的处理方法)

本文目录:

交通事故 工伤

 最佳答案:

      定义

      交通事故工伤通常是指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工作场所或工作相关活动中,受到交通事故的影响而受伤或致残。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

      认定条件

      职工上下班途中遇到的交通事故可认定为工伤,但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在上下班的必经线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

      2.必须是本人没有责任或者不是主要责任;

      3.必须是因机动车而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

      认定所需材料

      1.受害人身份证复印件及个人申请(写明事故经过和所受伤害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现场及用人单位对伤害事故是如何处理的,是否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事故结案情况);

      2.须出具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企业内发生的交通事故须出具企业车辆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履行工作职责中被人殴打致残者,ping须出具公安部门或法院的判决书;

      3.提交上述材料后,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申请工伤认定;

      4.其它需要提供的材料。

      认定程序

      1.事故认定: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发生地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场调查并作出事故认定。对于交通事故责任明确的,应当出具事故认定书。对于交通事故责任难以确定的,可以出具交通事故认定初步意见。

      2.工伤认定: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职工或者职工代表向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或者作出不属于工伤的决定。

      3.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认定后,职工在医疗期间或者伤情稳定后,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委托具有劳动能力鉴定资质的机构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4.工伤待遇支付:经劳动能力鉴定后,根据伤情等级和医疗费用等因素,职工可以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

      赔偿标准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2020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2359元?20=847180元。因该标准在全国统一执行,故2020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全国统一标准为847180元。法律依据为《工伤保险条例》第39条。

      -其他亲属供养亲属抚恤金:工亡职工本人工资?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ping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供养亲属抚恤金按月发放,但供养亲属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工亡职工生前的本人工资。法律依据同样为《工伤保险条例》第39条。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享受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而不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赔偿需提供材料

      1.受害人身份证复印件及个人申请;

      2.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企业内事故需企业车辆管理部门的认定书,履行工作职责被殴打致残需公安或法院判决书);

      3.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

      4.其它相关材料。

      双重赔偿认定

      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赔偿规定如下:

      1.已给付了医疗费、护理费、残疾用具费、误工工资的,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相应待遇(交通事故赔偿的误工工资相当于工伤津贴)。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先期垫付有关费用的,职工或其亲属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后应当予以偿还。

      2.职工因交通事故死亡或者致残的,除按照上述规定处理有关待遇外,其他工伤保险待遇按照相关办法的规定执行。

      3.由于肇事者逃逸或其他原因,受伤害职工不能获得交通事故赔偿的,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办法给予工伤保险待遇。

      律师作用

      交通事故工伤律师是指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受到影响的职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用人单位或责任方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律师。其主要工作及作用如下:

      1.提供法律咨询:接受当事人委托,提供交通事故工伤相关的法律咨询,还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为企业提供ping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了解和掌握交通事故工伤的相关法律法规。

      2.起草法律文件:代表当事人起草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赔偿要求书等法律文件。

      3.协商赔偿事宜:协助当事人与用人单位或责任方进行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协助企业和个人在事故认定和工伤认定过程中,申请相关材料,沟通协调部门,确保事故认定和工伤认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4.代理诉讼:在诉讼过程中,代表当事人参加庭审,向法院陈述事实、提供证据,争取最大程度的赔偿。对于涉及赔偿等法律问题的事故工伤案件,律师可以代表企业或个人提起诉讼,维护其合法权益。

交通事故 工伤

交通事故工伤怎样认定

      员工在上班和下班途中因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受伤时,应被视为工伤。

      “非本人主要责任”即是指员工在交通事故中仅为次要责任主体或无责任方。

      而“上下班途中”则定义为以下情况:

      (1)在合理时间内从工作地点往返至住址、常居地以及单位宿舍等合理路径的路途中;

      (2)在合理时间内从工作地点前往配偶、父母、子女住处并返回的合理路径的路途中;

      (3)在合理时间内进行平时工作生活所需活动,且处于合理路径的路途中;

      (4)在合理时间内采用其他合理路线的路途中。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员工遭遇交通事故后如何申报工伤认定

      交通事故中工伤包含以下两类情况:

      1、上下班途中遭受本人无责的交通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

      2、因公出差过程中因职务需要遭受交通事故伤害。

      职工受伤后,所在单位应于事发后30日内向当地社保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如用人单位未能按时提出申请,受伤员工及其直系亲属和工会可于事故发生满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交通事故工伤赔偿的处理方法

      在交通事故工伤中,肇事者承担医疗费、丧葬费及护理费等赔偿责任,企业或工伤保险仅需负担停工期工资。

      若肇事方未履行赔偿义务,用人单位须代为垫支医药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相关文章